锂电池中的力学效应

谢鸿盛1, 王雪龙1
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
发布日期 2025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显著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进程。当前全球研发重点集中于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能力、高功率输出、低成本及高安全性的电池系统。在材料选择中,机械强度的耐久性与长周期循环的结构完整性成为关键评价指标。锂离子电池内部存在显著的电化学-力学耦合行为,表现为大变形、塑性流动、裂纹扩展与疲劳等现象,进而引起电极剥离、孔隙闭合以及副反应加速等多种失效模式。其中,正极颗粒的破裂等力学-电化学退化机制是限制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正极材料在多场耦合条件下的响应机制,对实现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至关重要。 钴酸锂(LiCoO₂)作为一种典型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其常见晶体结构为O3相。此外,该材料亦可结晶为以ABAC堆叠方式排列的O2相,然而目前对O2相钴酸锂在高压条件下的行为研究仍较为有限。本研究发现在高电压循环过程中,O2相钴酸锂因具有更优的力学特性,表现出更少的颗粒分层与裂纹扩展,从而展现出更稳定的电化学性能。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单颗粒模型,对O3相与O2相钴酸锂进行了电化学-力学耦合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两者在力学-电化学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O3相钴酸锂在循环中易发生更严重的应力积累,最终可能导致电池失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