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系铁钒液流电池多孔电极内反应传递过程的流场电极一体化拓扑优化设计

王翊成1, 王冲2, 栗欢欢1
1中国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
2中国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
发布日期 2025

对液流电池双极板流场结构进行优化,是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降低泵功率损耗,并进一步改善系统工作稳定性与循环寿命的关键路径之一。本文聚焦于半电池构型,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开展新型流场结构的设计研究。图1展示了DES基钒铁液流电池半电池模型,该模型包含多孔电极区域、入口域与出口域,其中多孔电极被设定为拓扑优化的设计域。在COMSOL Multiphysics® 中建立了相应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采用立方体网格进行离散化处理。基于变密度法构建拓扑优化数值模型,初始化设计变量?,并明确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通过有限元法求解控制方程,结合伴随法进行灵敏度分析,并采用移动渐近线法(MMA)实现迭代优化。为验证拓扑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将优化所得流场结构(Opt)在半电池中的输出电流与蛇形流场(Ser)、指形流场(Int)及贯通流场(TF)结构进行了对比,不同流场电极一体化结构几何形状图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拓扑优化流场在所有测试工况下均表现出最高的输出电流,尤其在电极孔隙率为0.8时优势最为显著。在孔隙率为0.8与0.85条件下,贯通流场结构输出电流最低,而指形与蛇形流场性能介于其间,在所有工况条件下,拓扑优化流场结构表现出最佳的反应传递性能。

Baidu
map